保利集团原董事长、邓小平女婿豪掷3000万保护国宝

贺平,这个名字或许不为大众熟知,但他背后的故事,却充满了壮烈与传奇。他的父亲贺彪,是红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有“再世华佗”之称。在红军长征的艰难岁月里,贺彪凭借对中医的钻研,摸索出一套简便又高效的治疗方法,为战士们疗伤救命,成为红军医疗体系的代表人物。

贺平

抗日战争时期,贺彪被任命为军区卫生负责人,一次行军途中,贺龙将军患上了严重的中毒性痢疾,生命垂危。贺彪闻讯后迅速赶到,凭借经验判断病情,用有限的药材开方治疗,硬是将贺龙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从此,“军中神医”的称号进一步传扬开来。

贺平父亲,贺彪

作为这样的革命家庭的一员,贺平从小耳濡目染父亲的勤勉与坚韧,也因此形成了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他深知,每一位中国人的根,都深深扎在中华大地上,对于国家和民族,他有着无法割舍的情感。

贺平从小在父亲的教导下,深知努力学习的重要性。他并非“天才型”学生,但胜在踏实刻苦,求知若渴。他对科学尤其感兴趣,并以优异成绩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这所学校是中国培养尖端军事人才的摇篮,许多毕业生后来成为国家的重要技术骨干。

然而,命运的安排总是充满意外。有一年,贺平的求学之路戛然而止,他被迫离开校园,转而被安排到农村劳动。对于一个满怀报国热情的青年,这样的变故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但贺平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他将劳动视为一种磨练,用父亲的经历鼓励自己。在逆境中,他学会了调整自己,将挫折转化为动力。

这种经历也让他更加懂得平凡劳动者的艰辛,为他后来在商界的成功奠定了重要的心理基础。他明白,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中国从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迈进。在这个百废待兴、充满机会与挑战的时代,贺平完成了从军旅到商界的华丽转身。他深知,经济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而身处改革洪流中的企业家,肩负着推动国家现代化的使命。

在改革初期,为响应百万大裁军的国家政策,贺平选择加入刚刚成立的保利集团。这家企业最初以军队背景为基础,致力于利用军工技术和资源进入商业领域。贺平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在保利集团迅速崭露头角,成为公司骨干。很快,他凭借卓越的领导能力和远见卓识,出任保利集团董事长,带领这家年轻的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在贺平的掌舵下,保利集团从最初的军工贸易业务逐步扩展到文化、房地产等多元化领域。他始终坚持稳健务实的发展策略,力求以经济实力助力国家发展。最终,保利集团不仅成为中国的经济支柱企业,还跻身世界500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企业的风采。

2000年4月,当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中的牛首、猴首和虎首赫然在列时,贺平深知,这不仅是一场拍卖,更是一场关于文化尊严的较量。他果断地指示保利集团香港分部团队参与竞拍,不计代价,一定要让这些兽首回归祖国。

经过激烈的竞价,保利集团最终以3000万港币的价格成功竞得牛首、猴首和虎首。这一消息迅速传回国内,举国上下无不为之振奋。贺平不仅挽回了三件国宝,更为全社会树立了一个榜样,他用实际行动捍卫了民族的文化尊严。

贺平并未止步于将兽首拍回,他深知这些文物不仅是属于企业的收藏品,更是属于全体中国人民的国宝。他安排这三件兽首在香港公开展览三天,供广大民众免费参观。这一举措,不仅让更多人有机会近距离欣赏这些文化瑰宝,也激发了国人对保护民族文化的深刻认同感。

展览结束后,贺平将三件兽首无偿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并由保利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这一决定展现了他对国家的深厚情感,也让他成为中国文化保护领域的标志性人物。贺平用他的果断与坚守,守护了属于中国人的那一份文化自信,也为未来的文化保护事业,点亮了一盏明灯。

贺平的人生,既有军人家庭的革命底色,也有企业家对时代的深刻担当。从红色家风到商界崛起,再到三千万挽救国宝,他用一系列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家国情怀。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不流于形式的爱国主义,也看到了一位企业家对社会与民族的责任。三件兽首的回归,不仅是一次文化遗产的回归,更是民族精神的一次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