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列为基本国策,并将其写入宪法。自此,轰轰烈烈的“独生子女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迅速铺开。然而,这项国策在社会上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便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发起人马寅初的私人生活被公众所关注。
马寅初,这位被公众视为“计划生育”政策“始作俑者”的学者,其私生活与公众印象中的“计划生育”政策倡导者似乎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当民众发现马寅初竟然拥有两个老婆和八个孩子时,他们心中的疑惑和愤怒达到了极点。那么,马寅初为什么会做这种似乎落人把柄的事情呢?
信息源:所有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佐证,请理性观看
建国初期,饱受战争之苦的民众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在国家“人多力量大”的号召下,我国迎来了第一次“婴儿潮”。然而,马寅初却看到了人口增长的另一面——我们真的能养得活这么多新生儿吗?
多年的财政经济工作让马寅初对我国当时的经济发展情况有了深刻的认识。他清楚,我国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能够承载的新生人口其实相当有限。如果不加以限制,我国最多在两三代人之后,就会出现大量找不到工作、吃不起饭的民众,届时,人口过剩和资源不足之间将形成恶性循环。
1955年,马寅初将自己的担忧写成了《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扩展,最终形成了《新人口论》。在书中,他明确提出,中国当时的国民经济发展成果根本无法承载那么多的新生人口,并提出了政府应当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的观点。然而,因为“大跃进”时期的“大增产”,人们对于中国未来的生产能力有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对于马寅初这种“50年后养不活26亿人”的“右派”思想感到强烈不满。
1960年,面对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马寅初被迫宣布辞去北大校长职务,选择蛰居寓所,开始静心钻研农学,并撰写了初稿约100万字的《农书》。
第二次人口普查时,我国的人口总量相较于十年前增长了近一亿人口,很多家庭都出现了明显的经济问题,使社会的发展速度出现了明显的停滞。1971年,国务院在报告中首次肯定了控制人口增长的发展理念,但因为一些历史原因,计划生育的政策并没有真正付诸实践。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被平反的马寅初重新参与到了中国人口学会的建设当中,而这一次,他“控制人口”的观点随着中国人口的快速增长而得到了国家领导层的重视。
1982年7月,我国的第三次人口普查报告新鲜出炉,而当时的人口总量已经突破了10亿。快速增长的人口速度和难以解决的失业问题,坚定了党中央对于实施计划生育的决心。在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束后,计划生育政策进入了“闪电执行阶段”,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它不但在党的十二大上被确立为基本国策,还在当年12月就被写入了宪法。
曾经饱受质疑和辱骂的马寅初,仿佛一夜之间成为了高瞻远瞩的“智者”。然而,这位活了101岁的老人,并没有等到这份荣耀,而是在1982年的5月就与世长辞。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推进,“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独生子女政策,甚至成为了各地政府对于当地计生办的重要考察指标。不可否认的是,基层政府的这种做法确实有效地控制了我国的人口增长,但一些地区相对粗暴的执行方式,也爆发了很多冲突,出现了很多问题。
独生子女政策就此成为了我国建国以来最具争议的国策之一,很多愤怒的国人将矛头指向了提出计划生育的马寅初,认为他就是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很快,人们还发现马寅初竟然娶了两个老婆、生了八个孩子,这种“双标做法”,引来了人们的强烈不满,各种污言秽语更是不绝于耳。
然而,马寅初其实算是“代人受过”,他和独生子女政策其实并没有太大关系。他的《新人口论》针对的是1955年的中国,而且他“少生”的标准是两个孩子。等到文革结束时,马寅初已经年近百旬,又因为苦心撰写的《农书》手稿在动乱中被焚毁,并没有多少精力重新进行一次实地考察,更遑论参与“独生子女政策”的规划。此外,马寅初的两次婚姻也发生在清末民初,出生富商家庭的他先是因为父母的包办婚姻与发妻张团妹结婚,生下了一儿两女,在长子早夭后,他又被家里安排纳妾,并先后生下了两子三女。
进入21世纪后,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放缓,关于独生子女的限制也在各地的执行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松动,并在2016年变成了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独生子女”政策虽然变成了历史,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其实并未改变,我国对于生育政策的限制不断放开,其本质仍然是为了适应新时代人口增长的需要。
马寅初和他的“新人口论”之所以承受了如此巨大的舆论压力,其实主要是人们对于独生子女政策和其执行中出现诸多问题有所不满的集中体现。但事实上,只要我们认真翻阅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就会发现,很多人对于马寅初的敌视,都只是将他当做了一个反对的旗号,但实际的内容却根本就是“无源之水”。
不可否认的是,马寅初对于我国后来的计划生育政策有着相当深厚的影响,比如对超生子女进行罚款、晚婚晚育等理念都出自他的《新生口论》,但更多的都是“张冠李戴”。通过对浙江地区的三次实地考察,马寅初认为中国当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突破了2%,而一穷二白的中国想要发展工业化,就应该实行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计划生育。
面对民众宗嗣文化浓厚的观念,马寅初认为,想要实现计划生育,不应该使用人工流产这种很容易直接引发武力冲突的做法,而应该通过行政、经济等手段进行宣传教育。因此,在1957年的《新人口论》中,马寅初就创造性地提出了对生育两个及以下孩子的夫妇进行奖励,对生育三个及以上孩子的家庭要额外征税。
然而,马寅初的想法最初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25年后,人们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才出台了一些更为严苛的治理措施,并因此造成了很多悲剧和冲突。
科学网——《马寅初<新人口论>:依然是中国人口科学的旗帜和骄傲》 https://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07710169793184071.html
凤凰资讯——《马寅初“人口论”遭批判始末(图)》 https://news.ifeng.com/history/1/jishi/200806/0604_2663_579101_2.shtml
中国政府网——《马寅初:诤诤铁骨为真理(图集)》 https://www.gov.cn/test/2009-09/07/content_14109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