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这座工业重镇,摩托车产业曾是其经济的重要支柱。那么,如何将这一“先手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在“双碳”背景下,“重庆造”摩托车又如何在智联电动车领域实现新的速度与激情?让我们将目光投向活动现场。
此次与我市签约的企业及机构包括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爱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台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杭州北斗时空研究院。根据《协议》,各方将共同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壮大智联电动车整车规模,以永川、铜梁、大足、巴南、九龙坡等为核心建设智联电动车产业集群。
完善智联电动车产业链条,推动本地轻量化车架、轮毂等产品提档升级,提升产业本地配套能力。
提升产品智联化水平,推广以北斗为代表的自主信息技术、智能环境感知技术和智能安全驾驶技术。
拓展海外出口市场,与东南亚、非洲、拉美等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推动智联电动车产品和技术标准“走出去”。
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依托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杭州北斗时空研究院等第三方机构,组建全市智联电动车产业联盟。
近年来,电动车已成为低碳生活理念下便民出行与末端配送的重要工具。重庆,素有“摩托之都”的美誉,回顾“重庆造”摩托的发展历程:上世纪80年代,重庆先后引进嘉陵本田、建设雅马哈,开创了我国摩托车规模经营之先河,30年快速发展期,“重庆造”摩托形成了整车、关键零部件配套研发、生产等完整的产业链。
从“摩托之都”到建设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重庆摩托车产业正积极转型升级,再次进入新一轮发展期。目前,重庆拥有8家电动车生产企业,其中,国内电动车“三巨头”——台铃与大足签约,雅迪落户永川,爱玛在铜梁建厂。去年,这三家电动车头部企业在渝实现产量近300万辆,实现产值超70亿元,同时,宗申、隆鑫等本土摩企也持续推出一批电摩车产品。
“先手优势”吸引了众多产业资本的关注,在重庆面向智联电动车产业链和新消费、新零售加速布局,这也是此次大会的一项重要议题——以重庆为核心构建智联电动车智能制造体系,来看看头部企业又将在重庆如何发力?
会上,各方提出推动国内智联电动车产业发展的多项任务,即规范国内电动摩托车市场,提升电动自行车的治理能力,构建中国智联电动车全球发展体系,以及以重庆为核心构建国内智联电动车智能制造体系。
雅迪科技总经理 王家中:
雅迪已在重庆永川建立了西南方的工业基地,产能达到年产400万台。
爱玛科技总经理 高辉:
爱玛已在重庆投入智能制造的二期工程,全面构建新的产业链路共同发展。
台铃科技总裁 姚立:
台铃在重庆大足的第二期项目今年将开建,年产智联电动车将达到300万台。
“摩托之都”的称号,不仅体现了重庆摩托产业体量大,也见证了重庆摩托文化的深厚底蕴。以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为例,该展会在重庆已成功举办22届,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摩托车展,也是全球摩托车行业规模最大的专业大展。去年,全球877家企业参展,参展商数量增长100%,创下历届之最。与此同时,去年1-11月,重庆摩托车产业增长8.7%,出口延续高增长势头。
高增长的背后,正是重庆一系列政策的推动,加速了摩托车产业的升级。
在重庆打造的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高端摩托车”被明确为6大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之一。去年,重庆出台《重庆市高端摩托车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的发展目标:全市摩托车产业总产值达到1400亿元,年产量突破800万辆;同时,计划还力争培育出4家年产50万辆以上的摩托车领军企业,打造2个国际知名的摩托车品牌,关键零部件的本地化配套率提升至80%,并提高摩托车的研发投入强度至5%。通过这些措施,旨在打造一个千亿级的摩托车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从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到此次提出以重庆为核心构建智联电动车智能制造体系,加快建设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还应该在哪些方面特别发力?
重庆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副教授 冉险生认为,重庆在智联电动车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要实现引领和拓展全球市场,“重庆造”需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入手。一是技术创新引领,聚焦电池、电机、电控技术、智能网联技术、轻量化技术等核心领域,打造核心竞争力。二是优化产业链,打造全生态制造体系,充分发挥重庆在传统摩托车制造以及配套资源上的优势,补齐智能软、硬件短板,形成高效协同的智联电动车供应链体系。三是引领行业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智联电动车行业标准的制定,确保“重庆造”与全球市场接轨,并努力成为行业规则的引领者。此外,政府可通过专项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和创新奖励等政策,为智联电动车企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跨国企业、科研院所技术交流与合作。同时,通过并购或技术联盟提升重庆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敢创敢闯的“重庆造”摩企,正积极面对挑战,努力在全球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站在新的起点上,重庆摩托车产业正扬帆远航,我们期待它更稳健地参与全球竞争,提升全球影响力,引领并拓疆智联电动车的全球市场。
来源: 重庆广电-第1眼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