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流言榜,2024年12月流言揭秘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流言所困扰。从办公姿势到日常饮食,再到健康常识,流言无处不在。那么,哪些是我们应该相信的,哪些又是谣言呢?让我们一同揭晓2024年12月的“科学”流言榜,探寻真相与流言的边界。

1. 站着办公比坐着办公更健康?

流言:久坐办公伤身,只要改成站立办公就能抵消久坐伤害。

真相:长时间坐姿办公对健康的潜在风险已被医学研究所证实。虽然站立办公能够改善一些指标,但这些改善未必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长时间保持坐姿或站立,都可能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理想的办公模式应包括定期的姿势变化,每隔30至60分钟切换一次坐立姿势,再搭配简单的办公间隙活动,如伸展和短暂步行,才能有效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并降低健康风险。

2. “黑科技”新型保暖内衣可以实现自发热?

流言:线上平台,“自发热内衣”销售呈现火热景象。商家们宣称保暖内衣中运用了“远红外”“石墨烯”等“黑科技”,既美观轻薄又保暖,完美解决了传统保暖内衣的所有弊端,甚至在-40℃穿都不会冷。

真相:从能量守恒定律来看,热量不可能凭空产生。目前市面上的“自发热内衣”,大部分是利用纤维吸湿发热的原理。远红外纺织品和石墨烯纺织品造价高、制备工艺要求高,所以市场上百元上下的秋衣秋裤中添加的基本不是真正的远红外或石墨烯。专家表示,轻薄与保暖本身就是矛盾的,许多“黑科技”纺织品达不到商家宣称的效果,广告语有夸大宣传之嫌。

3. 水果不宜加热吃?

流言:将水果加热会破坏其中的各种营养成分,所以水果不宜加热吃。

真相:大部分水果加热后,营养流失不大。对于常吃的水果,如苹果、梨、香蕉等,加热后也没有很大的损失。水果加热后,膳食纤维被软化,更适合肠胃功能较弱的人群,以及经期女性、产妇、牙病患者等。

4. 食用油燃烧变黑说明是“问题油”?

流言:食用油过度加热后,如果变成了类似沥青的黑色物质,说明掺杂了不安全的物质,属于“问题油”。

真相:所有食用油在过度但不完全燃烧后,都会发生一系列裂变聚合反应,形成一层黑色胶状物,这是正常现象,是油脂的共性,并非食品安全问题。

5. 同时服用多种药必须间隔时间吃?

流言:同时吃好几种药,必须得间隔一段时间,不隔开吃的话药在肚子里会“打架”,影响疗效,甚至产生毒素。

真相:老年人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并不必须间隔时间吃,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是否需要间隔服用药物应根据药物的特性和相互作用来决定。

6. 创可贴和创口贴是同一种东西?

流言:创可贴和创口贴只是叫法不同,其实是同一种东西。

真相:创可贴和创口贴虽一字之差,但成分、功效和属性都有所不同。创可贴一般含有药物,而创口贴则不含药物。

7. 定期输液可以疏通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

流言:输液就像给血管做清洁,把血管里的脏东西都冲走,以后就不会得心血管疾病了。

真相:输液可以疏通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

8. 感染登革热发烧可用布洛芬、阿司匹林退热?

流言:感染登革热后发烧的患者,应当赶紧退烧,家中常见的退烧药,比如布洛芬、阿司匹林都可以用。

真相:登革热患者退热请避免使用布洛芬和阿司匹林!

9. 智能手表粘在高铁玻璃上是“光胶现象”导致?

流言:智能手表贴在高铁玻璃上后,有时被牢牢吸附住,怎么都拿不下来,这是“光胶现象”导致的。

真相:“光胶现象”通常发生在实验室条件下,需要极高的表面平整度和洁净度。智能手表能否贴合高铁玻璃,很可能与其屏幕贴膜有关。

10. 保温杯选购可用“吹气听声”法?

流言:向保温杯内胆吹口气,再将其放在耳边,如有明显的“嗡嗡”声,则说明杯子保温性好。

真相:这种方法并不靠谱。所谓的“吹气听声”实际上和“贝壳共振”原理相似。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很难判断工艺的好坏。建议购买有合规标识和合格证的产品。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本期内容来源包括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科学辟谣、科技日报、科普中国、健康中国、中国消费者报、腾讯较真、数字北京科学中心微信公众号、三秦都市报等。

通过本期的“科学”流言榜,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澄清误解,远离谣言,用科学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