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人物,抗日英雄,一生娶40妻,曾任国民革命军副总司令

1894年,四川达州清河镇,范家迎来了一个长孙。

范绍增的出生,对于这个殷实的乡绅之家来说,是极大的喜事。

他的祖父范守中不仅是当地的镇长,更以清廉和威望深得乡里百姓的敬重。

范家的家业在他的父亲这一代也还算撑得住场面,生活富足,风头不减。

然而,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孩子却一点没有展现出“家族未来接班人”的潜质。

从小不爱读书,却对茶馆里的评书兴趣浓厚,那些关于侠义江湖的故事,那些劫富济贫的草莽豪杰形象,成了他幻想中的人生模板。

尽管祖父和父亲为他的学业操碎了心,甚至棍棒伺候,但管教无效。

乡里人看他天天逃学、无所事事,干脆给他起了个外号——“范哈儿”。

在川渝地区,“哈儿”就是“傻子”的意思,这样的绰号一传十,十传百,成了清河镇的笑柄。

但范绍增并不在意这些,他对那种锦衣玉食的书生生活没有兴趣。

他的世界里,只有赌桌上的快意和茶馆里的故事,小小年纪,他就学会了赌,甚至几次赢了不少钱。

离开范家的范绍增,没有选择那些世俗眼中“正经”的生路。

他投奔了袍哥会,这是当时四川地区颇有影响力的帮会,他的祖父原本希望他学规矩、守纪律,结果却把他推向了江湖。

聪明又胆大的范绍增在袍哥会很快混出了名声,他打得一手好牌,在赌场里往往能占得上风,这让他在帮会里收获了许多“哥们儿”的支持。

没几年,他就成了袍哥会的重要成员,带着自己的小队伍在川渝一带混得风生水起。

尤其是在1915年反袁世凯的护国战争中,范绍增抓住了机会。

他跟随当时的“老大”张作霖(此张作霖非奉系军阀,而是同盟会成员)加入了反袁起义的队伍。

张作霖的意外身亡让这支队伍短暂失去主心骨,但范绍增却凭借灵活的头脑接过了指挥权。

这支“草莽队伍”非但没有一蹶不振,反而越战越强,到1920年代,范绍增的名字已经在四川军界小有名气。

1942年,浙江金华,日军8万人向兰溪方向进攻,范绍增带领两师兵力迎战。

对比日军的精良装备和绝对兵力优势,他的部队可谓“一穷二白”。

但范绍增从来不认为自己会输,在这场战斗中,范绍增的部队连战四天四夜,不仅成功阻击日军,还让日军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埋伏而亡。

这是抗战中日军阵亡的唯一一名师团长,为中国战场注入了极大的士气。

战斗结束后,范绍增被授予国民革命军副总司令头衔。

新中国成立后,范绍增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国家明确推行一夫一妻制,这位曾经的军阀不得不面对现实。

他选择遣散了39位妻妾,只留下了原配夫人,对那些被遣散的妻妾,他尽可能地给予了经济上的补偿与安置,试图在这个时代转变中做到仁至义尽。

1977年3月5日,范绍增在河南郑州去世,享年83岁。

尽管他已经不再是曾经的军阀领袖,但作为一名曾为国家抗战作出贡献的英雄,他的辞世依然受到了一定的关注。

然而,他的遗体却迟迟未能入土为安,问题出在他的家庭。

范绍增的一生娶妻40人,留下了几十位子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子女分散在各地,且关系错综复杂。

范绍增去世后,不同的子女都希望将他安葬在自己的母亲身边,以彰显自己的重要性。

家族内部的争执持续多年,而这一矛盾也让范绍增的遗体不得不一直寄存在长子家中。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逐渐变得更加客观。

范绍增的家人开始着手推动他的安葬事宜。

经过多年协调,2021年,范绍增的遗体终于安葬于重庆福果山生命纪念园。

范绍增一生最大的亮点,无疑是他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他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倾家荡产组建军队,用旧武器打出了不俗的战绩。

尤其是1942年伏击战中击毙日军师团长酒井直次,这是抗日战场上极其罕见的胜利。

这样的事迹,不仅让他获得了民族英雄的美誉,也在当时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士气。

他对百姓的关怀也让人印象深刻,在他看来,军队的胜利离不开百姓的支持。

在那个年代,他既是一个个人英雄,也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

范绍增的一生,就像一部史诗,既有波澜壮阔的抗战岁月,也有乱世枭雄的风流逸事。

如今,范绍增终于可以安息,而他的故事,依然会在历史中流传,成为后人感怀与反思的一段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