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让文物活起来成提案焦点

提案者:农工党陕西省委会


赳赳兵马俑,秦风烁古今。

今年是秦兵马俑考古发掘50周年。近日,在北京蒙藏学校旧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兵马俑被赋予色彩和神态,在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焕发出新魅力,让专程前来观展的北京市民过足眼瘾。

数字化兵马俑

数字化兵马俑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社会教育部讲解员赵源介绍,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2024年第四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项目的一部分,《兵马俑AR奇遇》巧妙运用AR技术,为观众展示了秦俑的3D模型及色彩复原,并结合秦汉特色,创新性地融入了秦风说唱、交互等元素。

提案建议

聚焦以“数”赋能,在今年年初召开的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农工党陕西省委会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让文物“活起来”的提案》。

据统计,2013年底至今,我省博物馆数量由221家稳步增长到360家,年均参观人数从3300余万人次增长到7200余万人次。仅今年7月至8月,我省博物馆共接待观众人数就有1820万人次之多,陕西历史博物馆七八月份单日预约最高点击量2417万人次,最低点击量550万人次。

随着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近年来博物馆游越发越火热,省内热门博物馆同样是“一票难求”。“步入数字经济时代,从数字化采集到数字化管理平台的搭建,再到对数字资源的活化应用,数字化为我省文物开发保护和博物馆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农工党陕西省委会参政议政部工作人员在介绍提案初衷时说,“作为文物大省、博物馆大省,我省可以通过数字化打造,让更多观众享受博物馆文化服务,实现文物的保护和传承。”

数字化文物展示

数字化文物展示

农工党陕西省委会提案建议,不断加强我省数字化文物研究开发力度,研发新技术或新设备进入采集、管理和利用全流程,引入传感器、屏幕、VI、AI、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算法等信息技术软硬件技术并加以升级,通过AR、VR、全景漫游等虚拟现实展示,提高观众展览体验和教育效果,加强虚拟修复复原、辅助修复、无损检测分析、3D打印等辅助文物保护修复和研究工作。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加强数字博物馆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大现有文博、文保人员的培训力度。政府在加大对专项文物保护资金补助力度的同时,应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本积极广泛地介入文物数字化开发利用行业,通过文物知识产权、各类文创开发等形式用市场的手段满足大众文化需求。

重点督办

博物馆一头连着文物藏品,一头连着人民群众。这件提案引起了省政协的高度关注,被列为今年重点督办提案,提案承办单位省文物局对此极为重视。

在提案办理过程中,省文物局与农工党陕西省委会深入沟通,表示将继续做好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全省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让更多的文物“活起来”;支持符合条件的博物馆开展数字化建设,同时加大资金扶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创数字化开发;联合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人才培养与培训,促进我省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好像历史在我的眼前浮现了!”12月17日,来自银川的游客陈欣站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内一面AR互动大屏前,与穿着汉服的自己拱手作揖,家人在旁拍下视频,记录这份穿越时空的共鸣。

今年5月18日,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正式开馆。为更好呈现秦汉文明,秦汉馆在举办“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时,在各个单元都设计了多媒体互动装置,以数字化图像助力各展览板块主题内容的释读,更好打开从“小展品”到“大历史”全新观赏视角。

线上展览

线上展览

轻点鼠标,西北大学大一学生林佳佳在陕西文物数据中心网站浏览“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线上展时,被一件彩绘茧形壶吸引。“学校和秦汉馆距离35公里,坐公交往返一趟要4个多小时,有了这个网站的‘云展览’,我就方便多了。”

2023年,陕西省地方标准《可移动文物数字化工作规程》发布实施。在近日举行的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省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李娟介绍,“目前,我省已实施了宝鸡、安康、咸阳、汉中几个地市珍贵文物数字化三维扫描,通过这种方式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三级文物数据资源中心,不断推进文物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

结合公众对文物遗产数字化体验需求,李娟表示,目前我省正在与法国及台湾地区等地专业机构合作,创作以秦兵马俑、唐墓壁画为主题的沉浸式数字互动体验项目。此外,同步加快市县级博物馆基础设施提升,通过“大馆”带“小馆”,以及临展、巡展、借展、联合办展的方式,着力把优质文博资源送到基层。

“下一步,我们将联合相关厅局尽快出台《陕西省关于加强文物科技创新的实施方案》,逐步构建陕西文物全链条式文物科技创新体系。”李娟说。

各界导报记者 张涵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