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用菌栽培中,有三大技术性关键需特别注意,跟随楚派食用菌一起了解吧:
一、场所挑选
在栽培食用菌时,首先要考虑栽培场所的选择。应避免选择禽畜场、垃圾池、化工企业和人流量多的地区,因为这些地方可能存在污染和病菌。相反,应选择地理位置优越、水资源充足且清洁无污染的地方。
二、栽培管理方法
1.挑选菌苗。应根据本地的气候特点,挑选合适的栽培类型及种类,不可使用衰老或受到污染的菌苗,应选用健壮、高品质、抗病的菌苗。
2.精细管理。注意原材料、菌袋和工具的卫生。废弃物不要堆在栽培室周围,必须经过高温发酵处理后再使用。栽培室的新旧菌袋必须分床分隔存放,不可混存,以确保严格杀菌和消毒,防止疫苗接种感染和各种继发感染。
3.科学育菌。针对不同品种的食用菌菌种,要按其对生长发育标准的要求,科学地调控培养室的温度、湿度、光照和pH值等,并要适当通风换气,促进真菌健壮生长,避免出现高温或低温的不利环境。
4.施肥。喷施蛋白质、酵母膏水溶液,可使菇体肥大、促进转潮;喷施桔肥农家肥,喷好后,可再用清水喷1次;喷施白醋。在平菇生长后半期,用300倍的白醋液进行菇面喷施,在采摘前1—3天每日1次,一般可增产6%,且颜色更加洁白;喷施培养料土壤溶液,能延长出菇高峰时段,并使子实体肥大;喷施葡萄糖水、碳酸钙水溶液,有促进真菌生长的作用。
5.水分管理。菇房要经常保持通风,空气湿度不宜超过95%。当自然温度达到16℃时,在畦内灌1次水,之后每天早、中、晚各喷1次水。喷水尽量喷向空间和地面,不要喷到子实体上。在低温季节最好喷洒经过日光暴晒的温水。
6.温度管理。菇棚温度最好控制在10—18℃。当温度较低时,白天增加光照时间,晚上需盖严草帘。当温度较高时,白天盖上草帘,晚上则解开草帘。
7.通风管理。当温度较高时,每天要解开草帘通风2—3小时,低温风大气温少通风;早晚洒水前后增加通风,菇蕾分裂期少通风,菇蕾成长期多通风。
8.光照管理。菇蕾成长期要有稳定的漫射光,坚持每天早晚晾干1—2小时,增加暗光照射,出菇期切忌强光照射。
三、害虫防治
食用菌菌种自身对虫害抵抗力弱,一旦发生虫害则不易控制。因此,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主要从选用抗病虫品种、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提高栽培管理等多种方式达到防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