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简介
“三十六计”一语,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据《南齐书·王敬则传》中提及的“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在败局已定、无可挽回的情况下,唯有选择退却方为上策。这一观念在宋代惠洪的《冷斋夜话》中得到进一步阐释,并沿用至明末清初,后被有心人编撰成《三十六计》。此书的具体作者和撰写时间已难以考证。
原书按计名排列,分为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为优势时所用之计,后三套为劣势时所用之计。每套包含六计,总计三十六计。每计的解说均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等对立关系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元素。全书还包含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家计谋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有学者将三十六计中的每计首字组合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这首诗中的每个字均代表一计,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三十六计》总说
【原典】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注释】 数中有术:数目里包含着谋略。 阴阳燮理:阴阳相互协调的道理。 机不可设,设则不中:时机不能过分完备,过分完备就会贻误战机。
【按语】 解语重数不重理。盖里,术语自明;而数,则在言外。若徒知术之为术,而不知术中有数,则数多不应。且诡谋权术,原在事理之中,人情之内。倘事出不经,则诡异立见,诧事惑俗,而机谋泄矣。或曰,在三十六计中,每六计成为一套,第一套为胜战计;第二套为敌战计;第三套为攻战计;第四套为混战计;第五套为并战计;第六套为败战计。
《三十六计》具体内容
(一)第一套 胜战计
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之计谋,包括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声东击西。
(二)第二套 敌战计
处于势均力敌态势之计谋,包括无中生有、暗度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树上开花。
(三)第三套 攻战计
处于进攻态势之计谋,包括打草惊蛇、借尸还魂、擒贼先擒王、抛砖引玉、走为上。
(四)第四套 混战计
处于不分敌友、军阀混战态势之计谋,包括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
(五)第五套 并战计
对付友军反为敌态势之计谋,包括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反客为主。
(六)第六套 败战计
处于败军态势之计谋,包括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家智慧的结晶,每计都蕴含着深厚的军事哲学和策略智慧,对后世军事和政治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对这些计策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用于指导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决策和行动。